輪胎人必比登的構(gòu)思源于米其林公司在1894年的里昂展覽會上,展臺入口處由許多不同直徑的輪胎堆成的小山啟發(fā)了愛德華·米其林:“如果有了手臂和腿腳,它就是一個人了!”于是在1894年4月,一個由許多輪胎做成的人物造型出現(xiàn),上面有畫家奧加羅普的簽字。從此米其林輪胎人便開始出現(xiàn)在海報上,他手拿一只裝有釘子和碎玻璃的杯子說:“Nuncestbibendum”。這句拉丁語來自古羅馬詩人賀拉思的一句頌歌,大意為“現(xiàn)在是舉杯的時候了”,寓意為米其林輪胎能征服一切障礙。這以后,“米其林輪胎人”被明確地以法語命名為“Bibendum”。 在1901年和1913年間,它那原來堅如磐石平平的頭部,漸漸變得渾圓起來。 1914年,它有了真正的嘴巴和下巴。兩年以后,它被涂上了紅色的嘴唇。 1919年,他原來彎成一線的眼睛終于睜開了,像人的眼睛。 它的身軀,也就是輪胎,一直被賦予著輪胎人時代的象征。其身材變化正符合了銷售規(guī)則:能多必能少,能難必能易。輪胎人必比登的上半身從十一個輪胎減到四個輪胎,手臂減了一半。做了面部去紋手術(shù)之后,有了更完整更對稱的體形。上半身和四肢都由四個輪胎構(gòu)成,這就是最后的定型。體形笨重的輪胎人經(jīng)過改頭換面變得胖乎乎而有禮貌。它的腿現(xiàn)在修長了一點,具有年輕人的身材。60年代到80年代,它更顯出青年人的樣子。一雙圓圓的眼睛取代了夾鼻眼鏡。 20世紀80年代初,對輪胎人的改造主要在于臉部:眼的瞳孔變圓了,眼睛也變圓了。
(CSC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