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作品的設計靈感來源于一塊普通小鵝卵石,這塊碎石是nacho去年夏天在西班牙無意間拾到的。在過去的設計中,acho曾使用過谷粒、玻璃、乳膠、皮革、紙和木頭等材料。設計師在這個包含15盞燈的系列作品中,使用了環(huán)氧樹脂材料,并嘗試擺脫這種遇熱固化的液體材料的局限性。因為當環(huán)氧樹脂變成固體之后,可以在其內(nèi)部安裝LED燈。最終,人工元素(樹脂)和技術元素(LED)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了“l(fā)uciferase”的雛形,一種全新的生物發(fā)光體。這件作品兼具科技智慧和美學考量。15盞燈具中只有一盞使用了燈泡,燈泡被藏在樹脂后面,作為一個散發(fā)漫射光線的過濾器。
在這組燈具設計中,外部裝飾選用了柔軟的,天鵝絨般的材料——它們是用環(huán)氧樹脂混合了不同顏色的沙子,有時表面還覆蓋了少許石膏或金屬粉末——用來模仿一些未知生物體的皮膚。相比之下,燈具內(nèi)部的半透明肌理也是由環(huán)氧樹脂制作的,并混合了少許彩色顏料,這些透明裝飾物模仿了牙齒、細絲、貝殼、綁扎帶、荊棘和舌頭等形態(tài)。有些燈具中還包含了半透明的發(fā)光寶石,像紫水晶、孔雀石或石英等,還有一些燈具看起來就像食肉植物的嘴。這組粗狂神秘的作品挑戰(zhàn)了基因操作,礦物學和植物學等學科間的界限,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不同凡響的視覺盛宴。
[Page: ]
這一系列的所有燈具都有相似的形態(tài),下方都配有一個方形底座,在上部圓形鐵圈中嵌有LED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