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人往往視人類學家芬克斯坦為“公敵”。她的名著《時裝之后》從頭到尾都在告誡人們時裝的淺薄,任何附加于上的意義都只是“營銷工具”而已。然而,曾連續(xù)兩年榮膺英國年度設計師稱號的侯賽因•卡拉揚(Hussein Chalayan)卻是得以逃脫“芬克斯坦之咒”的少數(shù)設計師之一。當其他設計師越發(fā)沉迷于奢華與媚惑的時候,卡拉揚卻將服裝推到了建筑、科技、當代藝術、人類學、哲學的高度,創(chuàng)造出一出出驚異和感動。2009年1月22日至5月17日,倫敦的設計博物館舉辦了卡拉揚作品展(Hussein Chalayan: From Fashion and Back),將設計師15年來的優(yōu)秀之作和心路歷程,以其標志性的觀念化形態(tài),完整地呈現(xiàn)給世界。
卡拉揚作品展現(xiàn)場
整個卡拉揚作品展由字母A到V貫穿,展覽所占據(jù)的空間并不大,但每一個部分都經(jīng)過精心的策劃以契合主題,恰到好處地烘托出卡拉揚近乎觀念藝術般的創(chuàng)作風格。15年的心血結晶透露著卡拉揚的生活軌跡:一個出生在塞浦路斯島國的少年,被后來離異的父母帶到英國,并由此展開求學、思考、迷茫和探索的歷程。秀臺上的場景和展廳中的裝置相互重疊,每個展廳都可以被理解為生活片斷被觀念化后的升華。
卡拉揚自己覺得這個展覽就像一個珠寶箱,不僅濃縮了他所創(chuàng)作的各個時裝系列、電影短片和藝術創(chuàng)作,并且展現(xiàn)了他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作過程。他的作品題材非常廣泛,從早期的文化錯位與沖撞,到醫(yī)學上的基因排序,以及人們在當代社會中的迷失和自我救贖。高科技和時尚的結合是他最為標志性的創(chuàng)作特色。
卡拉揚作品展現(xiàn)場
有人說,卡拉揚的設計太過超前,他所關注的是幾乎存在于想像中的未來世代,幾乎難于為現(xiàn)在的社會所理解。他是屬于下個、甚至是下下個世代的設計師。他的設計初衷不是女人,而是概念。這些概念并不是植于歷史、街頭或者神話傳說中,而是體現(xiàn)出一種未來意向和對未來的思索。
卡拉揚作品展現(xiàn)場
從一開始,卡拉揚便是反時裝的。他熱衷于進行試驗,比如把鐵塊敷設進衣料,埋葬在花園里看看它們是如何腐爛的,或者設計出無袖和無袖窿的繃帶服裝。但是他卻能將奧妙的品味同商業(yè)的氣味清醒地平衡起來。撇開他那些充滿各種復雜動因的“時裝裝置”、“時裝雕塑”與“時裝行為藝術”不談,就那些可實際穿著的服裝而言,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造型,甚至到處充盈了經(jīng)典的“A字裙”??伤顝姾返牡胤皆谟谀芡ㄟ^新穎的剪裁與面料,實現(xiàn)抽象而復雜的視覺效果,展示出一種全新的服裝景觀。這也得歸功于他的博學,他在柔軟的布料上,運用了許多顯而易見的建筑設計方法。
卡拉揚作品展現(xiàn)場
卡拉揚將時裝看成是微縮的建筑,“服裝像是室內(nèi)布置的一部分,而室內(nèi)布置又是建筑的一部分,這一切都是構成了城市環(huán)境,只是體量不同而已?!痹谡褂[中,我們看到了卡拉揚最為人所稱道的幾個系列。如1999春夏季的 “Geotropics”,他將自己所迷戀的“飛機”這一現(xiàn)代意象,引入服裝層次(layering)的實驗;1999秋冬季的“Echoform”則繼續(xù)采用造型感極強的玻璃纖維面料,并將家具的意象植入服裝,讓模特背著椅子在T臺上走來走去;2000春夏季的“Before Minus Now”開始嘗試讓服裝脫離“非生命體“的宿命,用一個小小的遙控裝置,便讓服裝優(yōu)美地擺脫了地心引力,漂浮了起來;2000秋冬季的 “Afterwords”則探討了難民家庭的處境,使家具與服裝整合到一起,并暗示人類的將來將失去國籍,成為永遠遷徙的部落;2001春夏季的 “Ventriloquy”則將他最擅長的行為表演引向最高峰,由糖化玻璃所制成的裙子在錘子的敲擊下,隨機地碎裂成不同的形態(tài)。
卡拉揚作品展現(xiàn)場
混淆了文化、地理背景,以及跨越各種不同設計領域后的卡拉揚,來到一片沒有主人的空曠領地。在他的設計中,沒有平庸的把戲,也沒有所謂的“粗劣”藝術,一切都是富有創(chuàng)意的嚴謹藝術。
盡管卡拉揚借由時裝而傳達出來的信息強度遠超絕大多數(shù)的同行,但他仍舊拒不承認自己是個知識分子。他嘗試用時裝設計傳達著一種人類文明進化的可能性,是對人類雙腳可以離開土地,自由在宇宙間穿行時代的暢想訴說。這個現(xiàn)在還存在科幻小說中的時代,才是卡拉揚創(chuàng)意能夠真正馳騁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