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公司Lara Calder Architecture設計的“生態(tài)住宅”獲得了澳大利亞綠色組織舉辦的“2008年未來大賽”的一等獎!吧鷳B(tài)住宅”的設計構思是一個臨時庇護所。
“生態(tài)住宅”是一個智能型可持續(xù)建筑,它將用于悉尼西部郊區(qū)的發(fā)展建設。它是一個耗資源的廉價住宅。因為它地處偏遠郊區(qū),所以汽車就沒有很大的用處了。
住宅的主結構是六個木門。木門之上懸掛著一個高科技纖維“披掛”。每個木門后使用的預制房間,因此它能靈活組合出一個適宜的室內居住環(huán)境。不僅外層的纖維“披掛”能遮雨,預制房間的天花板、墻壁和地板也能防水。
住宅建筑使用了少量的鋼鐵和塑料,以及大量的木材,水泥和灰泥。木門是用木質框架固定在混凝土底腳而成。外層的“披掛”使用的是聚氯乙烯防水隔板。預制房間使用的是鋼架外層,預制房間的墻壁和天花板用的則是木質框架填充板,地板則使用了混凝土板。預制房間上面鋪的是纖維水泥液膜屋頂。門窗都使用木質框架。雙層玻璃在住宅內隨處可見。
住宅和戶外的聯(lián)系需要考慮悉尼的氣候。北部的窗戶突出來,一方面可以獲得冬季低角度的日照,另一方面也能在夏季為下面遮蔭;炷恋匕蹇梢愿魺。兩層的大窗戶能讓人感受到悉尼溫和的自然氣候;朝南的小窗戶能進行十字通風,也是夏季必需的散熱口。門窗上的玻璃都是雙層的。纖維材料有助于保持適宜的熱量,在寒冷夜晚也能保持溫暖的環(huán)境溫度。
房屋自我供能是一個非常理想的點子。因此,住宅屋頂上設有太陽能電板能供電,另外還有煤氣供應。
煤氣助熱太陽能熱水箱能提供熱水。太陽能電池板在屋頂,水箱則在住宅南端。
纖維屋頂?shù)呐潘到y(tǒng)能把雨水收集在地面上的混凝土水箱里。一共有四個水箱,總共能儲存3萬升水,這些水能滿足洗滌和戶外用途。水箱溢出來的水則會流到另一個收集區(qū),用來灌溉。洗浴和洗碗后的廢水收集在第五個水箱中,只用來沖馬桶。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