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世界和現(xiàn)代設計的結合
福特的工作室內,大大小小的馬、龍和恐龍無處不在,站滿了540平方米的工作室兼藝術家住所。福特帶領他的學生和助手做馬、龍和恐龍時,主要使用木頭和鐵這兩種原料。矗立在天空中的巨大木馬主要用木頭做成,在用塑料做成的雕塑中,鐵起著主導作用,將各個連接點焊接起來。木頭和鐵這兩種原料,既輕巧又非常堅固,可以創(chuàng)造出非常特別的作品。
從這些木馬、龍和恐龍中不難窺見福特的藝術品位,也可以想象出他的設計風格。1998年,31歲的福特花了20萬美元買下這家100多年歷史的紡織廠。紡織廠所在地原屬于一大片工業(yè)區(qū),除了紡織廠外,還有一部分其他廢棄的廠房。當時,整片不再使用的工業(yè)區(qū)是打包出售的,福特考慮再三,只買下這片產(chǎn)業(yè)的四分之一。福特的弟弟盧西奧買下了另一棟建筑。盧西奧·福特今年40歲,也是個藝術家。剩下的產(chǎn)業(yè)則由附近的一些住戶和一個小制造商買下了。
搬進這個廢棄的紡織廠后,首要工作是清理廠房荒廢后遺留下的一些廢棄物。福特說自己是個懷舊的人,所以盡可能地保留了一切仍可使用的建筑材料和家具。廠房的墻體、窗戶以及100多年前的機器設備全都原封不動,甚至連舊式的墻體掛鉤和衣料染色用的盆子也都悉數(shù)保留下來了。
廠房面積很大,層高很高。當時的建筑師用一些六邊形的門面將這個巨大的空間隔成了一個個縱橫交錯的小房間,因此隨處可見高矮交錯的平臺和四通八達的走道。這些六邊形的門由鉸鏈連接,因為年久失修,推動時常發(fā)出咯吱咯吱的響聲。福特對廠房的翻修遵循了“隨機和誤差并存原則”。他解釋說,“就是根據(jù)工作、生活的需要逐步改進和完善原有的結構;或添加必要的家具。就像城市一樣,隨著自身的需要緩緩發(fā)展。”
福特自制的家具充滿了房子的各個角落。幾乎每一個房間里都站著用木頭和鐵制成的龍骨架和恐龍骨架。第3層有一個小型圖書館,福特用深色瑞典原木打造了一張大桌子,并用同樣的材料在桌子旁架設了一排書架;工作室正中央懸掛著一只可以跳躍的鐵制恐龍,奪人眼球。桌子上散落著一些小型鐵恐龍燈架,嘴里叼著燈泡,散發(fā)著柔和的燈光。
一樓是福特的主要活動場所,主人在此配備了一間巨大的家庭影院、起居室以及廚房。起居室里有一臺復原的1960年名爵汽車。廚房里有一個巨大的餐桌,足以勝任一個大型派對。餐桌上站立著一個鐵制衛(wèi)兵餐具托,掛滿了各種不同的餐具以及開瓶器。主人的臥室在頂樓,面積很小,裝飾簡單,但卻有一個紡織產(chǎn)業(yè)專用的洗手槽。
廠房附近的倉庫是福特的工作室,一切保持原樣。白天,福特的學生們在這里協(xié)助他制作模型,場景就像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們帶著學徒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