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希望能夠與逝去的親人溝通交流。英國提賽德大學的動畫與后期制作講師希蒙·麥克考溫表示這一夢想有望在50年內成為現實,至少在虛擬的意義上。他指出不久的將來逝者便可以化身的形式獲得“永生”,與家人進行互動。到了那一天,電腦已先進到足以創(chuàng)造出“合成數字生命”的程度。這種虛擬生命立基于逝者生前的活動、特征、偏好以及社交媒體上的歷史。
麥克考溫參與了一項名為“保存記憶”的研究計劃,所采用的“攝影測量術”能夠創(chuàng)造出化身。攝影測量術根據逝者生前的照片和視頻精確重建他/她的虛擬3D身體。根據麥克考溫的預測,虛擬生命技術有望在50年內成為現實,使用方式與Xbox或者Playstation采用的虛擬技術類似。
麥克考溫說:“通過保存記憶,未來的你我永遠不會經歷失去親人的痛苦。你可以添加自己的家族譜系并選擇新的家庭成員,包括名人和傳奇人物,所有這些人都將了解你的情況。借助于情感感知人-電腦交互,我們的人工智能化身能夠在主人死后很久繼續(xù)獲取新知識。他們能夠利用數字手段不斷進化,永遠不會死亡。”
電腦語音合成技術的進步也讓合成本地方言成為一種可能,讓虛擬生命更加個性化,提供更具有人性化的互動體驗。在將虛擬人與大數據流連接在一起后,系統(tǒng)會從無到有創(chuàng)造出一個數字生命。這個虛擬生命不斷更新,了解你的日;顒印H绻闵辖仲徫锘蛘呖瘁t(yī)生,虛擬生命會知曉這些活動。麥克考溫說:“他們知道你是否通過考試,拿到駕照,坐飛機度假、買了新鞋或者與男友分手。他們知道你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的信息,并且持續(xù)關注你的日常活動。我們輸入的最新最基本的數據意味著數字虛擬生命能夠立即知曉你做過什么,同時還能感知你的情緒和興奮! 麥克考溫研究的虛擬生命似乎在模仿科幻大片《超驗駭客》中的情節(jié)。片中,人工智能專家威爾·卡斯特博士(由約翰尼·德普飾演)將自己的意識上傳給一臺電腦,希望肉體死亡后自己的意識仍能存在下去。實際上,麥克考溫并不是唯一一個追求數字永生的人。一家名叫Eter9的新社交網站聲稱能夠通過分析用戶分享的照片、鏈接和評論了解他們的個性,并且可以在他們去世后繼續(xù)以他們的身份發(fā)帖。這家網站依靠人工智能技術創(chuàng)造虛擬生命,能夠與其他用戶進行互動。每名用戶擁有一個數字版的自我,性格基于他們此前發(fā)的帖子。一家名叫“虛擬永生”的網站曾利用性格測試建立用戶檔案,同時允許用戶上傳自己的聲音文件。不過,這家網站在短短兩年后就關閉,當時只有1萬名用戶注冊。聯(lián)合治療公司推出了一項名為“Lifenaut”的服務,從一系列性格測試中收集信息,而后將信息與社交媒體上的信息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準確度很高的數字化身。
平面設計
工業(yè)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