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楓葉壁燈 這款壁燈從外到內(nèi)都透著“綠色”。設(shè)計師斯蒂芬·西珀曼(Stephan Siepermann)微妙利用的“葉子”和光的相互作用,營造出“葉子”周圍的光暈,使燈光更加柔和,將 “葉子”固定在墻上的“枝蔓”本身是電線,“葉子”則是用回收的材料制成的,“葉片”背后的LED燈泡耗電量很小。

千層巖花瓶 這個看起來像蠶繭一樣的花瓶是荷蘭Yksi工作室今年參展的作品之一。花瓶表面層層疊疊的效果仿照了新西蘭著名景點“千層巖”(一組巨大的巖體,層層堆砌,形狀類似巨型千層餅),設(shè)計師先用高壓水槍將陶瓷外胎切割成大小不同的環(huán)狀切片,再將它們重新黏合在一起,一共115層。毛氈感的表面用舊纖維機械織成,起到了絕緣作用,同時又避免了將瓶底的地毯刮傷。

時鐘 荷蘭設(shè)計師克里斯蒂安·波斯瑪(Christiaan Postma)設(shè)計的這款時鐘很有意思,在拆卸了150只鐘表的零部件后,用時針和分針在一塊140×140厘米的方形面板上拼寫出從1點到12點的英文單詞,和普通表盤一樣,這些單詞同樣以順時針的方向排列,當(dāng)時間沒有到達該時刻時,構(gòu)成單詞的指針?biāo)奶幧㈤_,亂作一團,根本無法分辨出它們分別代表哪個數(shù)字,只有時間運行到該時刻時,四散的指針才會重新組合成表示該時間的單詞。波斯瑪設(shè)計這款時鐘的初衷是希望研究形態(tài)與時間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