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大家最喜歡聽故事了。今天就說個故事,就讓我們從最感興趣的“皇帝”話題說起罷。
中國自秦王嬴政稱“皇帝”以后,出過九大王朝、五十余個小王朝,可是,你知道,有多少個皇帝嗎?(這極有可能是百萬富翁最后一道問題)
你知道,在中國歷代有多少個皇帝?
A:356 B:247
C:549 D:494
答案呼之欲出了!
是D:494人!(趕快記下來,一百萬就屬于你!)
當然能喊得出名字的,十個指頭估計就數(shù)得完。
其中既不乏建軍功、立大業(yè)者,譬如漢武帝,唐太宗,宋高祖。
亦不乏籍籍無名、昏庸無能者,好吧,這個實在記不起來。
而談到藝術天分、文化成就之最,當數(shù)文藝青年宋徽宗。此時,只聽見南唐后主李煜哭倒在地,好吧,你第二!
李煜先生先擦干眼淚,你是前朝皇帝,不知后來事,先聽聽后輩趙佶的文藝從業(yè)經(jīng)歷。
徽宗擅詩詞、工書畫、精賞鑒,人物、花鳥、山水皆精,甚至可以媲美中世紀的歐洲寫實派的水平;他自創(chuàng)的瘦金體書法獨步天下,其頓挫有致,瘦勁鋒利,挺秀清雅、飄逸犀利,至今也無人能超越。
難怪大老粗元代人撰寫《宋史·徽宗紀》,嘆曰:“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但是我們卻仍無法忽視在他詩意浪漫的藝術氣質背后,卻有這樣一個讓人唏噓的背景——妄耗百出,不可勝數(shù),民不聊生,民變四起,終而釀成“花石綱之禍”。
好,是時候科普一下:當時,成批運送的貨物稱為“綱”!端疂G傳》開頭,劫的就是生辰綱。
宋徽宗他酷愛奇花異石、追求奢侈生活,自然有人為其采辦“花石綱”,搜集奇花異石不惜財富民力運到汴京開封府,修建園林宮殿。隨之而來的,“飽食官吏不深思,務求新巧日孳孳”,而原石的開采和運送對于百姓來說,都無疑是深重的災難,各種苛捐雜稅、強征徭役,一時間民不堪其負,怨聲鼎沸!盎ㄊV之禍” 加速北宋內亂,是為“宋亡之始”,已是史家共識。
到了明代,大理石的開采規(guī)摸日益擴大,明王朝和地方官吏便通過各種手段不斷地向大理征集大理石上貢進京。明嘉靖年間進貢的大理石,“只限高大,花草猶不拘”《滇史》),朝廷后迫于采石導致“官優(yōu)民慌”、“軍民啼泣”的局面,官員們又偏重于花紋圖案,著重指派進貢“彩花大理石”,世人多稱大理石畫。
大理石畫有多漂亮,聽聽古人的怎么說:
點蒼山石歌
點蒼山頭日吐云,紫光白氣常氤氳。
卻產奇石作屏障,終朝開采徒紛紛。
頻年貢人長安道,濃淡之間山色好。
君王便作圖畫看,豈識閭閻涂肝腦。
這些天然而美麗的“大理石畫”,當初不遠千里進京,少不了在搬運途中和后來的歷代天災人禍,戰(zhàn)爭動亂中遺失、損毀,不僅是“強捐重稅征窯役,十纖磨折八九繩”,不僅是“運進汴京博一笑,黎民百萬費勞工”,更是“守令講求爭效忠,誓將花石掃地空”的歷史悲哀。
大理石畫本是大地自然的饋贈,卻經(jīng)歷了被“掃地空”的命運,現(xiàn)今我們有幸看到的,不過是其鬼斧神工的一小部分而已。
我們不妨把筆觸一轉,又穿越到宋代,那時候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的巔峰時代,“陶瓷工藝”更是達到了我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陶瓷原本是自然界不存在的東西,而瓷土也遍布世界各地,卻獨獨只有中國先民使它誕生并且煥發(fā)多彩的藝術魅力,這里不得不佩服先祖?zhèn)兊某仓腔。在過去的千年里,陶瓷令人類趨之若鶩,最終在地球上搭建起貫穿東西方的陶瓷之路。
然而當我們端詳宋朝所搭建的瓷器天堂,卻因為運輸,戰(zhàn)亂等原因沒有“大理石畫”的一席之地,忍不住心生創(chuàng)想,好可惜啊!
假如,只是假如。
在千年以前,如果先民們能運用瓷土還原那些奇絕綺麗的大理石畫,以逼真的色彩,高超的工藝勾勒大理石的紋理,而不是以簡單粗暴地方式去“蔽江載石巧玲瓏”、“坐移蓬島到深宮”,是不是就不會有“黎民百萬費勞工”的水深火熱?是不是宋徽宗與宋朝的命運就可以改變?是不是今天的我們,就可以在江湖之遠而不是在廟堂之高去欣賞那一幅幅破損的、毀壞的大理石畫殘跡?
可惜,歷史沒有假設。
這種情況,直到公元2009年才得到解決。
位于南國陶都的簡一大理石瓷磚,成功地將名貴的珍稀的大理石復活了,大理石瓷磚這一全新品類,以AB面的形式成功入畫。一幅幅在歷史長河里珍稀的大理石畫,重返人間。更以高清無損的品質抵御了歲月的侵襲。
平面設計
工業(yè)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