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火花謹防被他人吸納
在著作權侵權案件中存在兩個主體,一個是被保護的主體,即著作權人;另一個是侵權主體,即未經(jīng)許可使用了他人作品的人。設計類專業(yè)大學生作為創(chuàng)意和設計的生力軍,不自覺的在這兩個主體之間切換。
北京印刷學院副校長王關義認為,大學生對版權保護的認知不足,容易導致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是學生的抄襲導致自己成為侵權主體,另一方面是當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時,不能拿起法律的武器有效保護自己。
北京印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史民峰認為,在侵權和維權中,首先要杜絕學生成為侵權主體,但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創(chuàng)作主體的權利。大學生學習設計正處在一個研習、半“臨摹”或者說是借鑒的時期,而且他們的設計多數(shù)是“作業(yè)”,并沒有應用于社會,因此可以說并未造成實質(zhì)的“侵權”,倒是學生們的尚帶有一些稚嫩的設計作品,在進入社會、投標、投稿的過程中,成為別人的設計參考,他們的設計火花被別人的設計所“吸納”,往往容易成為被侵權主體。目前大學生們的版權保護能力和意識存在缺陷,學生不知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設計版權,更有甚者,并未認識到自己設計的價值。
在史民峰看來,他面對的是一個思維活躍、設計靈感迸發(fā),設計作品眾多的設計群體,而學生們的作品價值尚無法很好地定位,什么樣的作品該保護、如何進行保護,是目前面臨的難題。而這些設計的主體——設計專業(yè)學生的版權意識和法律常識又存在欠缺,這給版權保護及維權工作的開展帶來巨大的工作量。他認為,實施集體管理可能是一個較為行之有效的方式。他也欣喜地告訴記者,近幾年學生的專業(yè)設計能力與版權保護能力是同步提高的,這說明學生設計自信和價值的建立,也說明了版權保護的需求在不斷增長。
多方努力建版權保護主陣地
高校是理論研究和設計與藝術作品與人員相對集中的地方,應該在培養(yǎng)學生設計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他們的版權意識。北京國際版權交易中心副總經(jīng)理徐志鵬認為,學生版權意識的養(yǎng)成,為未來文化產(chǎn)業(yè)市場的規(guī)范化、有序化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也有利于推動中國版權保護意識的普及化進程。
據(jù)北京服裝學院副院長賈榮林介紹,近年來北京服裝學院陸續(xù)開設了知識產(chǎn)權類公共選修課,不定期組織學生參加與著作權保護相關的社會活動、公益講座,并且與北京國際版權交易中心合作,為學校設計類學生免費發(fā)放部分版權專利申請體驗卡,讓學生盡快了解相關版權保護知識和申請流程。在遇到設計作品被侵權時,學校就業(yè)指導中心會為相關同學提供咨詢和幫助維權。通過課堂內(nèi)外的教育和實踐,讓學生們了解版權、重視版權、保護版權。北京印刷學院也通過開展 “出版大講堂”“版權進高校”公開課,在組織學生參加國內(nèi)外設計專業(yè)賽事、承接社會設計課題的過程中,加強版權保護的宣傳與指導,使學生的版權保護能力有較大提升。
在此方面,社會力量也在不斷努力。從2013年開始,北京國際版權交易中心開始在全國1700所含設計類學科的高校中挑選出300所,計劃歷時5年,全面推進“版權保護進高!钡幕顒樱谀繕烁咝0惭b高科技智能終端大屏,設置版權登記站,開展公益講座和公開課,并與校方一起開展版權相關的培訓和活動。
■個案
不久前,《東南商報》報道了這樣一件事: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設計與傳媒學院的學生在2012年4月開始開展的公益活動“歡迎做一個熄燈俠——適時熄滅遠光燈活動”中設計了“熄燈俠”人物形象,學院計劃2014年世界知識產(chǎn)權日當天開展“熄燈俠”宣傳活動。一家公司獲悉后主動表示愿意贊助,雙方達成意向。但出乎校方意料的是,該公司在官方微博上相關活動預告和海報中使用“熄燈俠”人物形象時都未提任何跟學院有關的字樣。學院老師李曉以學生們是著作權權利人的身份向?qū)Ψ教岢霎愖h,希望汽車銷售公司修改海報,但對方不但不修改海報,還稱沒有任何證據(jù)證明海報是學生設計的,不承認自己存在侵權行為。
據(jù)《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了解到的最新消息是,學院已經(jīng)委托律師向這家公司發(fā)了律師函。“雖然還不知道是否能打贏官司,但是通過這件事,我們認識到登記著作權還是很重要的。”李曉表示,要是進行了著作權登記,對方也不至于這么囂張了。
平面設計
工業(yè)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nèi)設計
建筑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