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凪是這樣養(yǎng)成的!
奇怪的童年:沒有彩色的家,與20個偶人一起睡覺
野田凪1973年出生于東京,“凪”是日本獨特的漢字,是平靜的意思,日文發(fā)音為nagi。她的父親為藝術家,母親則是陳列設計師,她從小就過著藝術實驗品般的生活:天天看歌;晚上跟20個人型一起睡覺;紙雕藝術家的父親希望培養(yǎng)她對色彩的饑渴,家里沒有彩色的東西;在Nagi Noda還很小的時候,她父母總是會每晚帶她外出看看有沒有UFO出現(xiàn),而他們給Nagi Noda看的第一套電影當然也不是甜美的童話卡通,看的可是一套三級片;她每年生日的時候,她父母都會為她舉辦一個盛大的Party,把家里置換成新的場景,也就是說,她10歲生日的時候,家中可能就變成一艘海盜船,11歲的時候,就變成一整座森林,12歲的時候,可能就變成海洋世界。
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下,想要創(chuàng)作的欲望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1983-1987,曾旅居紐約,這對她以后的作品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她的作品流露出一種對西方流行文化的模擬與反思。
劍走偏鋒:讓藝術界刮起KAWAII風
她在當時赫赫有名的「Kawaii」運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更將日本的「Kawaii」反推向西方及其它海外世界。她不僅從年輕人的流行集散地汲取元素,也將日本崇洋的投射情緒反射在作品當中,在人群創(chuàng)造出一種對于流行藝術家的崇拜及跟隨。
摒棄藩籬的藝術觀:“時尚設計即藝術”
野田凪說:“設計也是藝術。我覺得不要非去分什么是藝術,什么是設計,就像不要硬是去區(qū)分這個叫繪畫那個叫插畫一樣,其實很多東西都是在兩者模糊的界線中存在,我完全沒有意識去區(qū)分!
野田凪為不計其數(shù)的日本百貨、商店、品牌進行創(chuàng)作。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她也為許多國際品牌進行廣告創(chuàng)作:可口可樂全球宣傳活動、La Foret百貨(法國老佛爺百貨)、NIKE、SUNTORY烏龍茶、SONY PANDA AIBO機器狗、HANPANDA的創(chuàng)造者“點它”,還有在日本歌手YUKI的MV中出任制作和導演。
她的作品視覺經常呈現(xiàn)出“艾麗斯夢游仙境混合Emily式的古怪黑暗”,在Mark Ryden、Michel Gondry或Spike Jonze這幾位國外藝術家的作品當中同樣可以抓到一些相似點,但野田凪她的走向更偏于藝術、時尚和音樂之中。
對于野田凪最大創(chuàng)作的原動力以及不斷激發(fā)創(chuàng)作的原因,她說:“最大的動力絕對是戀愛,沒有戀愛就沒有動力。這是最基本的。我想要持續(xù)傳達不管戀愛也好,愛情也好,都是我的創(chuàng)作原動力!
 野田凪的個人時裝品牌 Broken Label 08春夏廣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